貴妃雞
關于此菜的來歷,有著這樣一個傳說:一日,唐明皇與楊貴妃在百花亭飲酒取樂。楊貴妃爛醉如泥,突然撒嬌道:我要飛上天!玄宗以為自己的寵姬要吃什么“飛上天”,于是便命太監(jiān)傳令廚師立即做一道“飛上天”菜獻上來。這個菜名,弄得御膳廚師們團團轉,不知該怎么個制法。
正在大家為難之際,有一位廚師急中生智,一拍大腿說:“有了,快去買幾只童子雞來,斬下翅膀,燜煮熟爛,這不就是‘飛上天’嗎?”眾人聽著有理,便幫他一起干起來,待菜成獻上,果然色、香、味、形具佳。此刻楊貴妃酒醉已醒,當她吃著擺在面前的“飛上天”時,連聲稱贊:好吃,真好吃!因這菜色
美肉嫩味香,貴妃又極愛吃,于是就有了“貴妃雞”的美名。
貂蟬豆腐
貂蟬豆腐,又名“漢宮藏嬌”,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泥鰍鉆豆腐。據(jù)傳這菜名是清朝美食家袁枚想象而所撰。泥鰍在熱湯中急得無處藏身,鉆入冷豆腐中,結果還是逃脫不了烹煮的命運。據(jù)解釋,此雪白晶潤的豆腐象征貂蟬的冰清玉潔,泥鰍則可比董卓之狡猾,但終于逃脫不了司徒王允為他設計的命運。王允利用貂蟬讓呂布除了董卓,這菜也是利用豆腐烹飪了泥鰍,袁枚的想象也很入理、恰當。
昭君鴨
傳說出生在楚地的王昭君出塞后不習慣面食,于是廚師就將粉條和油面筋泡合在一起,用鴨湯煮,甚合昭君之意。后來人們便用粉條、面筋與肥鴨烹調(diào)成菜稱之為“昭君鴨”,一直流傳至今。
在西北地區(qū)還流行一種以王昭君的名字命名的“昭君皮子”是人們在夏日常吃的釀皮子,其做法是將面粉分離成淀粉和面筋,并以淀粉制成面條,面筋切成薄片,搭配并食,并輔以麻辣調(diào)料,吃起來酸辣涼爽,柔嫩可口。
西施舌
西施舌又名沙蛤,是福建省傳統(tǒng)的漢族名菜,著名海珍之一。據(jù)傳,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越王勾踐滅吳后,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騙出西施,將石頭綁在西施的身上,爾后沉入大海。從此沿海的泥中便有了一種似人舌的“海蚌”貝類,人們稱它為“西施舌”。
全部評論